成果GIS展示

地震目錄

此地震目錄僅展示主震事件,資料時間為1900年至2015年6月,範圍涵蓋東經116-125度、北緯19-29度。此地震目錄整合中央氣象局的地震觀測網(Central Weather Bureau Seismic Network, CWBSN)、世界觀測網(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, ISC)及中國地震台網(China Seismic Network, CSN),主要用於建立地震發生率模型。

地震動資料庫

此地震動資料庫呈現台灣過去重要地震事件的震央分布、震矩規模、震源深度等相關資訊,共計納入369個地震事件,資料時間為1981年至2016年,包含1999年9月21日集集地震、2002年3月31日花蓮地震、2006年12月26日恆春雙震地震、2010年3月4日甲仙地震、2013年6月2日南投地震與2016年2月6日美濃地震等,主要用於建置台灣地震動模型。


由於一般有感地震約在震矩規模4以上(後簡稱規模),因此,此展示系統僅顯示規模4以上地震之震央位置。並以固定規模區間分為四個圖層顯示,分別為(1)規模4以上(Mw = 4.x)、(2)規模5以上(Mw = 5.x)、(3)規模6以上(Mw = 6.x)與(4)規模7以上(Mw >= 7.0)。此GIS展示為互動式,可透過勾選方格選擇欲展示的規模(可多選)。單一筆地震以圓點顯示,圓心為震央位置,圓點越大則規模越大,圓點越小則規模越小。將滑鼠指標移至圓點上方可顯示該地震事件的基本資訊,包含發生時間(以UTC時間顯示)、規模與震源深度。


地震目錄:
地震規模6以下之事件眾多,開啟將明顯降低地圖效能
地震動資料庫: